科技前沿
地方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地方动态地方动态
南澳科学会议拉开帷幕,汕头绘就科技创新发展蓝图
2023-02-10   来源:汕头高企   作者:汕头高企

2月8日—9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汕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南澳科学会议启动会暨第一次会议在广东汕头拉开帷幕。近20位院士齐聚南澳岛,面向基础研究前沿、面向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需求,开展了交叉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科学问题以及省基金管理重大政策问题的研讨。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基础科学研究则是科技强市的基石。此次省市联动召开科学会议,不仅进一步提升汕头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能力,也为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发挥了“汕头担当”。

近年来,汕头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各项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均居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前列。2022年,科技部支持全国25个城市开展新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汕头成为广东省第五个获批建设的城市。

如今,面向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如何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如何实现科技创新赋能,正是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重要支撑。

image.png

image.png

省市共建

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作为一场战略性学术交流会,南澳科学会议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汕头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承办。省市联办的背后,是希望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瞄准国际科学前沿,聚焦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为海内外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打造一个基础研究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会议规格之高,从嘉宾名单可见一斑,其中将邀请近20位院士参与研讨。

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心澄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研究,致力于促进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深度融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量子霍尔效应、电荷及自旋输运、低维量子体系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常凯一直致力于半导体基础物理及其器件物理研究,在半导体量子结构物性调控,特别是半导体极性界面、窄能隙半导体自旋轨道耦合和新奇量子相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封东来长期从事复杂量子材料及其微结构的实验研究,用基于同步辐射与激光的能谱和散射技术来研究复杂量子材料的电子结构,研究对象涵盖高温超导、铁基超导、Mott绝缘体、电荷/自旋/轨道有序体系等关联体系及人工异质界面、有机功能分子材料等低维体系。

此外,龚新高、吴清平、张偲、汪卫华、陈仙辉等院士也受邀参与。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加强与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资源的对接,集聚海内外基础研究和管理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学术号召力与影响力,加快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原始创新高地。

image.png

精准培育

壮大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如此高规格学术交流会议,为何会落地汕头?

事实上,翻开近年来汕头科技创新“履历”,不难发现,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汕头,正沿着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的方向加快前行。

仅过去一年,汕头科技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园区启用,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运行;产学研“面对面”活动推动本地企业与31所高校、科研院所实现对接;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高企认定2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34家,突破性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去年底,在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纳米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全国总决赛中,墨格微流科技(汕头)有限公司勇夺初创企业组第一名。作为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孵化的首家企业,墨格微流科技(汕头)有限公司参赛项目是“一种精准可控合成纳米材料的技术和装备”。

该技术和装备可精准控制纳米材料成核、生长时的快速微观混合和均匀反应环境,同时具有超强乳化破碎性能,还有在线清洗、快速串联放大的优势,可用于各种纳米脂质体、纳米晶体、纳米乳液、纳米聚合物制剂和无机纳米粉体的可控宏量制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亮眼成绩更被写入2023年汕头政府工作报告中,足见其含金量。

持续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正是汕头壮大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探索路径。

去年以来,汕头精准培育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型企业“3+N”服务行动58场次,深入158家企业开展科技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总量预计增至697家、同比增长近10%。

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方面,汕头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市级1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2家、市级381家,初步构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汕头还聚焦“三新两特一大”重点发展产业创新需求,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22项,力争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

政策保障

出台“创新型城市建设30条”

除了持续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汕头市也十分重视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

仅去年下半年,汕头就先后出台《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汕头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汕头市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相关政策,为汕头市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增强创新发展“软实力”。

其中,被称为“创新型城市建设30条”的《汕头市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结合汕头市实际,全面整合技术、平台、资金、人才、服务等创新要素,在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强化科技金融支撑能力、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加强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等七方面提出30条具体支持措施,全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该措施在总结原有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还聚焦破解汕头市科研创新的痛点难点堵点,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人员等创新主体呼声最大的问题,提出多项切实可行的举措。

例如在基础研究方面,提出遴选顶尖的领衔科学家,采取长周期滚动支持方式,每年择优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以“一事一议”形式给予每项不低于2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支持企业联合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参加产学研对接活动并成功签约的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支持。

该措施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认定也有相应奖励,例如首次认定以及整体搬迁落户汕头市的高企,市财政给予一次性8万元的奖励,重新认定高企亦有4万元的奖励。对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的支持更是“真金白银”,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均有一次性补助,对个别复评达到优秀等次以及运营成效良好的平台还有奖励。

在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方面,该措施重点支持围绕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等重点发展产业,认定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大力引进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博(硕)士及青年科技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加强科技人才服务和人才住房建设,以政策聚才、平台引才、服务留才。


开篇布局

谋划推进建设汕头科学城

 新一年,开新局。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路上,科技创新依然是汕头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关键词之一。

在今年初召开的汕头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创新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凝心聚力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汕头提出,要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并将谋划建设汕头科学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目前,汕头拥有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和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挥这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和转换动能,优化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支持创建更多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

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也是汕头新一年工作的重心。目前,汕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600家,政府工作报告计划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3+N”服务等,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800家。

同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加大对“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和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设备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推动260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

在推动高效率协同创新方面,此次召开的“南澳科学会议”学术活动被列入政府重点计划。汕头明确,新一年要提升科技服务效能,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开展产学研“面对面”交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者贡献有回报、权益有保障。

此外,汕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30条”,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质量认证与品牌建设;完善人才引育体系,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团队,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激励培养,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构建高效能创新生态。

如今,随着南澳科学会议顺利召开,汕头在履行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在着力培育科技新动能方面也迈出了坚定一步。正如南澳科学会议提出要打造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这一愿景,新的一年,汕头“拼创新”有想法、有行动、有魄力。


分享到: 更多